和陌生人去旅行,能够去第二次的自然会成为朋友。和朋友去旅行,能够去五次以上的自然成为了谈心的闺蜜。旅行的魔力,不在于只是「你刚好有空,我刚好可以」的出走,而是一场又一场可以制作回忆的过程。
Category: 灵感
大马人去旅行总会遇到的尴尬事 (至少我是这样啦)
每次和刚认识的旅人闲聊时,我总会和他们玩一场小游戏。「你来自那里?」旅人问。「你猜下。」我挑起了眉。然后,旅人总是会从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台湾、香港、甚至到越南,但都不会猜中我真正的国籍。
看了这些电影就想去旅行(2018-2020年系列)
曾经影响我最深的旅行电影是 《美食、祈祷和恋爱 Eat Pray Love(2010)》 、 《日出之前》(1995) 《午夜之前》)(2013) 《日落之前》 (2004)的三部曲以及迪士尼的《小美人鱼》,没有错,Ariel是我最喜欢的迪士尼公主,从海洋到陆地,其实也是一场浩浩荡荡的旅程啊!这应该,是一个深度中毒旅者的养成记吧?哈哈
2020年后,用自己的姿态去旅行,嫑管什么深度什么网红什么必打卡系列。
90年代的时候,旅行都是从亲朋戚友的口耳相传中介绍和叙说,望着彩色照片带着满是期待的心情出发的故事。90年代的旅行,是绝大部分人的奢侈品。
减法人生:旅行教会我的「环保课 」
二十几岁出发去旅行,它启发了我的世界观,让我小小的世界融入了不一样的文化和信仰。我在古迹里听见历史的回响,也在那一些瀑布、山峰、草原和大地上,看见地球最自然最美丽的神态。我入住的民宿,教会我如何保持卧床的干净,也教会我东西要记得物归原主;哪一些在路上遇到的旅人,分享给我知道如何拿一个小小的背包就可以旅行三个月,如何在人生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。
30岁前不白活 那8个你应该说走就走的旅程 | 穷游、冒险、追梦
20岁前的我们没有钱,30岁后的我们有责任,那么在20至30岁的黄金时期,你完成了你的旅行清单了吗?旅行不分年龄,但是年龄的差别,体验的视角会不一样。在懵懂中长大的我们,可以透过旅行了解自己的性格、优缺点还有感兴趣的事情。在旅行中学习回来的思维,或许可以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涯规划。而旅行的好坏,绝对也不是单单靠着金钱来衡量的。
旅行在路上,35岁前想要到访的10个国家
世界6大洲197个国家,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不奢求踏入每一个城市和小巷。但心中,有着那么几个地方总在牵引着我。或者生活忙碌和工作充实,但心中那一微小的探索火苗,不曾因为航海的刮风而灭去。
28个激励我去流浪的语录
流浪不是说走就走的行程,回来落实生活在城市里。被繁忙的工作、沉重的负担压得忙忙碌碌后,以往在异国流浪到处生活的日子,是午夜梦回里的那一道曙光。旅行和流浪,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。流浪不一定以为着廉价,它是以一种自由形态的方式,融入异国街坊里。无谓语言的恐惧,无视种族的差异,流浪看重本质上的人类共存,享受无国际化大家一起生活的快乐模式。
背包旅行 | 11种让你边旅行边赚钱的工作
这世上工作千奇百种,每个人对于工作的定义也都截然不同。如果以国度去衡量「工作」,它可能是调剂生活的方式、也或许只是过小日子的消遣。工作可以是轻松的,至少在部分欧美地带,他们在工作上灌入的娱乐性质足以发挥无限创造。工作也可以是烦躁的,在资源较于缺乏的国度,工作是让他们温饱三餐的卖命。
旅行年 | 2016我在路上的20个小故事
日子是一天天被堆积起来的,人生是被一小个小个故事累计而成的。2016年我决定不出走,把大部分时间留在马来西亚发掘文化和地点。我是觉得,旅行的开始需要往内心出发。
「唯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,才能到更远的地方」
如果生命剩下最后一个月,你最想去哪里?
在网络无意间看到了这样的新闻:
美国90岁的Miss Norma,一年前失去了老公后,也被证实得了子宫癌。而她选择在最后一段时间里,把做化疗的金额,还有可能就这样躺在病床上结束生命的时间,放在和儿子和媳妇完成美国公路的旅行里。13 000公里的精彩旅行,就在人生最后那个阶段进行了。
旅行者才能明白的9件事,有以下特征应该说你也中毒太深
旅行对于人生历练的好处是无可置疑的,离开舒适圈去亲眼见证异国的文化和生活,即使三五天都会对我们的固有思维产生强大的冲突。不能说旅行存在了什么天翻地覆的人生意义,好似只要走上地球一圈我们的人生烦恼便会烟消云散,但如果它能调整压迫的生活得以纾解眼前的压力,适当地把自己从死角中开阔出来,那不妨是值得投资的事情。